导航

如何关爱老人

分类:杂文   发布时间:2021-08-01 08:14:10   

如何关爱老人

如何关爱老人(总结5篇)

  总结精选(一):

  如何关爱老人

  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历来都讲究感恩敬老。小羊跪乳,乌鸦反哺,老人曾对社会做过贡献,又为子女操劳终生,进入老年理应得到社会和子女的尊敬、关心和照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应对老龄化社会,我们在倡导敬老的社会氛围时,更应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对老人的真正关爱,为老人营造更幸福的晚年生活。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赏菊登高之习俗,九九重阳更是寓意长久长寿,赋予了敬老和孝心的内涵。1988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老人节”,旨在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孝敬关爱老人是正能量,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岁月勿勿,人间易老,一首《父亲》唱出多少人的心声,发出了心底的感慨。孝道没有统一的模式,适宜就好。对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对病弱的父母出力为孝,对孤单的父母相伴为孝,对脾气大的父母理解为孝,对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如能让父母如愿就是至孝。人都会慢慢变老,趁还能孝顺父母之时,尽心尽力吧!

  敬老不应仅有在老人节做,也不是一两天的事,应当体此刻时时刻刻。敬老孝老说易行难,道理谁都懂,可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却并不多,一些子女总会找出各种理由和借口不孝老。做不到的原因和借口不外乎两个“工作忙事多”“没时间”。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工作真的就那么忙?”“时间都去哪儿了?”父母期待子女“常回家看看”,请理解“空巢老人”的辛酸与烦恼,不要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孝敬“敬”在“孝”先,给老人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怀和爱,当怀着一颗真诚尊敬的心。要在全社会构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还要大力发展敬老、养老事业,让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们高兴地看到敬老爱老的社会价值正在成为主流开枝散叶,孝亲敬老必将蔚然成风。

  老

  孝敬老人,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传承的家风,也是全社会弘扬的公德,真正孝敬父母的人才是在社会上有地位有作为的人,孝老的家庭才是幸福和谐的家庭,爱老助老的民族才是优秀的民族,弘扬孝道的社会才是礼貌提高的社会。

  树新芽,枯木逢春,最美莫过夕阳红。重阳节,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欢乐健康长寿。

  总结精选(二):

  每到重阳节时,老人便成了中心话题。

  对老年人口已达2.22亿、占总人口的16.1%的 而言,扑面而来的银色浪潮是躲不开的现实处境。人口快速老龄化,不仅仅使劳动力市场日益吃紧,也使家庭与社会的养老压力日益加大。倘若老无所养、老无所乐,人的幸福指数就会降低,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也会降低。

  目前,老年人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这是今日读者来信版所关注的。

  异常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猖獗的电信诈骗,老年人已成受害的主要群体之一。诈骗分子想方设法将老年人的养老钱洗劫一空,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刑事案件,也成为困扰许多家庭的严重社会问题。还有各种各样的骗子,如推销所谓的净水机、治疗仪异常是保健品者,也将老年人作为重点目标。我的一位朋友,其已经丧失必须确定力的母亲,被人忽悠购买所谓的保健品,已花掉20多万元,家里的保健品堆积如山,其母仍在不停地买,朋友无奈之下断掉其“财路”,母亲甚至向人借钱买。如何保住母亲手里的养老金,已经成为朋友的一大头疼事。这一现象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仅老人的生存会成问题,其子女的工作、生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一位古稀老人的来信,说出了许多老年人的心声。如何在社会治理层面及具体措施上真正重视老人、关注老人数字化时代,如何顾及老年人的需求、给老年人留下充分的生活空间如何让助老爱老尊老不再是每年几天的慰问、“几分钟的热乎劲儿”“一阵风”,而是成为一种制度、一种习惯、一种风尚“在养老问题上,不仅仅要有宏大叙事,也要做好单篇小章”。这是老人发自肺腑的声音。听取老人的呼声,关注老人的需求,不仅仅是政府部门、有关团体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

  应当说,如今的老年人,绝大多数温饱已不成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其精神需求问题。疾病与孤寂,是困扰老年人的两大问题。体能日益下降、身体疾患越来越多,身边的老伙伴越来越少,找个能说说话、聊聊天的人越来越难,老年人对亲情的渴望、家人陪伴的需求越来越强。异常随着空巢老人的迅速增加,随着一代独生子女的家长逐步进入老年行列,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问题日益凸显。

  已是耄耋之年的母亲最近有些伤感,她要好的一位老同事、老姐妹突然出现认知障碍,继几个老姐妹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这位好朋友看来也未能幸免,最终被送进老年公寓。以前几乎定期的聚会不复存在,好友相见不相识,令年近90的母亲唏嘘不已。她的这几位老姐妹的老伴都相继去世,孩子大都不在身边,有的备受子女冷落,有的甚至不得不花钱以求子女陪伴。她们都曾对有老伴及3个孩子陪伴的母亲羡慕不已。昨日与母亲躺在床上聊天时,我突然意识到,这样的情景对老妈而言已是奢侈的享受。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越来越珍惜与我们在一齐的时间,母亲说,只要与你们在一齐我们就高兴。身体尚健、孩子都未远离的父母尚且如此,那些空巢老人异常是疾病缠身的鳏寡老人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如何,可想而知。

  所以,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异常是对亲情的需求,是一个比解决温饱难得多的问题。近期北漂独生女为远在家乡的父母手绘看病流程图的新闻,的确既令人感动也让人心酸,它其实反映了子女与父母的双重无奈。

  由此看来,解决老龄化面临的种种问题,除了子女要尽应尽之责外,政府与社会组织理应担起更多的职责、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人都有老的时候,概莫能外;因为,快速步入人口老龄化的 别无选择,只能迎难而上。

  总结精选(三):

  如何关爱空巢老人-藤爱家

  孟子梁惠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空巢老人的现象越来越多,如何关爱空巢老人呢如何关爱空巢老人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下头我们来看下应如何关爱空巢老人。

  一、什么是空巢老人

  很多人可能对什么是空巢老人不太了解,更加容易疏忽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简单来说,空巢老人就是指那些子女不在身边,仅有两位老人或者独自居住的老年人。专家表示,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的今日,空巢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二、如何关爱空巢老人

  关于空巢老人,我们应怎样给予关爱和帮忙呢

  1、树立敬老爱老安老之风尚,为老年人营造幸福环境。社会在变迁,人类在发展,但亘古不变的是血亲孝、仁道孝的传统理念。现今社会,实现“老有所养”的关键就是在全民族树立尊老、敬老、安老为核心的文化取向,发扬光大孝道文化。子女应当承担起对父母的照顾职责,“父母在,不远游”,就是要提倡与父母坚持一个相对近的居住距离,已尽人子女之责。

  2、构建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社工服务为载体,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为空巢老人供给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基础服务;进取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院,政府供给财政支持,使得空巢老人老有所居;经过社区的服务、社工的悉心照料,志愿者的关爱行动,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由www.5youqu.com整理]

  3、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建设,使老人晚年空巢不空心。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对老年人而言,完善老人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老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

  说到如何关爱空巢老人,最重要的还是子女,对于家里的老人,离家不远的,我们要定期回去探望,细心了解老人的生活健康状况,以及家中有什么老人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做为子女,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经常给老人精神上的关心。在家时,多聊聊家常,能够亲手给父母做几个自我特长的小菜。这些都是让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当我们不在家时,有空的时候能够给老人多打些电话,聊聊你在异地的生活情景。让老人的心能够得到慰藉。

  三、空巢老人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一般来说,空巢老人的心理变化表现为以下四点。

  1、生理方面

  空巢老人缺乏家人、朋友的关心孤独、寂寞感长期存在。易导致老年抑郁症的产生,

  2、认知方面

  空巢老人由于得不到自我子女的关心,会觉得自我在与子女的沟通交往中是失败的,从而觉得自我不可能获得别的方面的生活和情感支持。自信心受到打击,影响了自我认识。

  3、行为方面

  在心理问题产生后又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治疗,常常会使一些老年人产生轻生的念头。在一些新闻中我们也会看到此方面的报道

  4、沟通技巧和表达本事的不足

  有充分的沟通技巧以及善于表达自我内心想法的老人,往往都能够与子女或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家庭互动良好,能够充分参与到社区生活中,心理发展健全。相反,有些老人不具备与他人良好沟通的条件,从而使自我被排斥在群体之外,也是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受到打击,加快了心理问题的产生。

  老年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我们也会慢慢变老,关注今日的老人,关爱明天的自我。尽最大的努力关爱守护空巢老人。

  总结精选(四):

  如何关爱老人

  夜的温暖深夜渐渐到来,各家各户都该熄灯休息了,老人对我的关爱作文。我也如此。也不知睡了多久,一阵风过,拍打着窗门,我醒了。就在这时,我的房间出现了一道亮光--门开了,妈妈蹑手蹑脚地进来。我急忙闭上眼睛--装睡。但我十分好奇:妈妈进来干什么好奇心驱使我眯着眼睛偷看。在这细小的缝中,我看到母亲的无微不至。她慢慢将我踢到床角的被子缓缓拉起,轻轻地盖在我的身上,但又生怕被子会再滑下去,就将靠近我肩膀的两个被子角分别塞入我的脖子与床面的空隙中。然后又将我脸上散乱的头发拨到枕头上,才轻手轻脚地走出我房间,当她关门时,还回头看了看“熟睡”的我后才关上门。

  声声问候“啊秋!”不知什么原因,大热天的早晨,我一连打了几个寒颤。“怎样了要不要紧”身后立刻传来了爸爸的问候。“感冒了要不要吃些感冒药”听着爸爸关切的语气,好像很要紧,实际上没什么事。我刚想要告诉他没事儿,他却早已跑到柜子那把药拿来了:“要立刻吃药吗”……真诚的鼓励上课时,我总不敢举手。一次课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问我们,我一听喜了:这题我会答。欣喜若狂的我便想举手,可心里好像有只野兔子猛地乱蹦乱撞起来,一阵紧张,就把刚抬起的手放下了。同桌肖雨看出了我的异常,拍了拍我的肩膀,轻声说:“不要怕,你行的。得相信自我!”短短一句话,包含多少关爱。我望着她充满鼓励的目光,勇敢地举起了手……

  你明白吗当今社会上有许多老人,是个老龄化的社会。不仅仅关爱家里的老人,也要关爱其他老人。

  记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玩,发现一位老奶奶在凹凸不平的小巷里吃力地走着,我立刻跑过去,牵着她,慢慢地扶她到家门口。这时老奶奶微笑地对我说:“真乖,以后必须能考上大学。”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体味到了关爱老人的那种欢乐的感觉!

  如今社会也很为老人着想,让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比如:让老人增长知识的地方有老人大学;如果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一向感到很孤单,就能够去养老院。让老人们的后半生过得幸福欢乐。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关爱老人这个完美世界吧!

  人人都有变老的那一天,谁都难以躲得过,当然又有谁愿意变老呢老年人就像是秋季挂满果实的梨树。所以,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你我要关爱身边的老年人。

  在农村,在城市,一些老年人过着孤苦的生活,老年人想起年轻时自我为社会献出了力量,此刻个别人却抛弃了老年人,老人老泪纵横,痛苦无比。个别人不顾伦理道德,不关心老人,不重视老人,不孝敬老人。个别人甚至打骂父母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超级至尊,我们必须要用心对待父母,个别人等到自我年迈后才明白忘恩负义是自食害人害已的苦果,因为个别的儿女对待他像年轻时他对待父母那样残忍,残酷,无情。

  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以往贡献出毕生精力老人,因而,我们必须要好好对待老人,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年人以往是时代的新潮儿,以往是人们心中的大英雄,以往是群众领袖,以往为社会创造了无价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我们一不定要学习老年人的长处,补充自我的不足。人常说:“不听老人言,听亏在眼前”老年人许多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向那些为人类,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老年人致敬!

  人生从40岁始,老年人要对自我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信心,早秀不如晚成,这是不争的事实,老年人不能终日枯坐,郁郁寡欢,唠叨不休,消极被动。老年人要精神抖擞,迎接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明天。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木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美丽的梅县是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梦想着为幸福家乡贡献力量。

  那天,机会最终到来了。这是一个明媚的午时,教师组织我和几位同学到敬老院开展“学雷锋”活动。那天正好是重阳节,我们怀着期待的心境来到敬老院,刚到门口,我们就看见一些老爷爷在下棋,再走进院里,爷爷、奶奶们就迎了上来,我对着一位老奶奶说:“奶奶,今日是重阳节,在这首先祝您们福体安康!学校组织我们来那里与您们欢度重阳了”老奶奶握住我的手,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连忙说:“好,好,乖孩子,多谢你们!”我们从背后偷偷地拿出自我的小礼物送给了他们,那些小礼物是我们用积攒的零花钱买的,他们都对我们感激地说:“多谢你们,真的太多谢你们了!”

  之后,我们来到老爷爷、老奶奶的房间里帮他们打扫房间,折叠衣服……时间一晃眼就过去了1个多小时,汗水湿透了我们每个人的背衣,但看着我们收拾得干净、整洁的房子,一种幸福感顿时涌上心头。在临走前,我们还为老爷爷、老奶奶献上了精彩的表演,逗得他们哈哈大笑。看着老人们和睦相处、开心幸福的画面,自我也感到无比的幸福、温暖。

  总结精选(五):

  如何关爱老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退休人口的数量增加,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大。据调查,北京市2010年6000件民事纠纷中涉及老年人生活的占600件,其中,最多的是“精神赡养”纠纷。上海市子女与老人不交谈的占23%,较少交谈的占41%,而经常交谈的仅占36%。在此环境之下,老年人的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关爱老人心理健康的社会呼求由此产生。良好的心态有益于健康,而不良心理则可导致心理精神障碍,进一步影响到躯体而有害于健康。作为敬老志愿者组织究竟应当如何去关爱老人如何从关注老人的温饱、日常照料护理到精神慰藉和心理关爱

  一、要具备老年心理的专业知识

  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想上、情绪上、生活习惯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迅速适应,而程度不一样地产生种种心理变化。其表现为:

  1.失落感

  许多因素会使老人产生失落感,如社会主角、家庭主角的改变,经济收入的降低,多病、丧偶等等。这时往往出现两种情绪:①沉默寡言、忧愁思虑、闷闷不乐;②急躁易怒。性格开朗和兴趣广泛的老人,较容易经过心理调整而重新找到自我在生活中的位置,重新发现自我,因而能克服失落感;性格内向孤僻,兴趣狭窄、不善交往的老人则较难克服失落感。老年人的心理习惯之一是喜爱回忆往事,过去生活比较幸福、事业有成而对社会贡献较多的老人,常常能从回忆往事中得到满足和自尊,因而减轻失落感,而生活坎坷、事业无成的老人,则难以从回忆中得到满足。社区、家庭、亲友若能体察老人心理的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帮忙老人调整心理状态,往往能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失落感,使老人尽快适应赋闲后的生活。

  2.孤独感

  家庭的小型化、子女与老人的分居、有的老人因体质不佳或性格内向而不爱与人交往,因而产生孤独感。子女在身边,若不能体贴老人,甚至关系不佳,不仅仅不能消除老人的孤独感,反而会使之加重。丧偶老人的孤独感更为突出,体能衰退和生病也会加重老人孤独无助的感受。所以,与老人分居的子女要经常看望、问候老人,与老人同居的子女要耐心地善待老人、仔细地体贴老人。让年幼的孙辈与老人共处和接近,常能给老人带来较大的生活乐趣和安慰,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孤独感。

  3.隔绝感

  赋闲老人与社会和工作单位联系减少,社会交往与信息减少,更由于视力、听力下降而影响感知本事,常会使老人产生隔绝感。往往表现为对外界变化漠不关心,对人冷漠等等。老人的经历与年轻一代有很大不一样,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往往与年轻一代有差距。而老人又常因坚信自我的经验而固执己见,所以而造成“代沟”,更加重老人的隔绝感。子女和年轻人应多与老人交流和沟通,在倾听老人讲话时要异常耐心。这不仅仅使老人感受到尊重、有利于消除隔绝感,并且老人的经验也并非绝对过时无用,耐心倾听,往往也能使年轻一代得到教益与启迪。另外,为老人供给读报阅览、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便利条件也十分必要,这能有效地减轻老人的隔绝感。

  4.对衰老和疾病的忧虑和恐惧感

  老人因体能衰退而表现出对健康的自信心下降。一旦身体不适或罹患疾病便会惴惴不安,加上行动不便、就医困难,更会加重忧虑,担心病情发展,甚至不治。重病卧床或住院的老人往往还会产生濒死的恐惧感。有的老年病人担心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而寡言少语、忧虑。所以,对于患病老人除了关爱体贴之外,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对康复十分有利。

  二、在社区深入开展心理辅导

  志愿者组织应组织志愿者为精神寂寞、异常是有心理疾患的老人供给心理关怀志愿服务。与街道、居委会共同建立专业的心理疏导机构,让具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的社工,志愿者为社区的老年人做专业的心理疏导。在社区为老人构建“心理教育辅导平台”,“心理诉求减压平台”等一系列心理教育、心理危机救助体系。经过电话问候,上门慰问,网上聊天等形式,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及心理需求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缓解老年人的心理“空巢”。帮忙老人解开心结、欢乐生活。同时,要鼓励老人进取参与社会活动,摆脱孤独寂寞,坚持乐观健康的生活状态。社区志愿者要不定期的为精神寂寞和有心理疾患的老人开展精神关爱服务,经常陪老人聊天交流,给老人读书、读报,使他们“巢空心不空”。

  三、在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健身活动

  依托社区老年人活动室、老年健身活动设施,组织老人开展体育、文化娱乐等群体活动。使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鼓励老年人进取参加适当的娱乐活动,组织、培养老人的兴趣和爱好。如唱歌、跳舞,棋类,桥牌,听音乐,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爱好。打太极拳、练气功,门球比赛,健身活动,联欢会,旅游观光,种花,钓鱼,编织等等。鼓励老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余热。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

  四、掌握与老人沟通的技巧方法

  谈话作为与老人沟通的主要方法与一般交谈有很大不一样。对于老年人在沟通时除了一般的要求和技巧外,需要对老人的社会、家庭、个人等有关情景进行了解。与老人直接沟通是获得有价值信息的主要途径,交谈是沟通的主要手段。好的交谈效果取决于双方能否建立能够信赖的相互关系。老人不可能在对方轻视和嘲笑的态度下如实反映个人的情景,异常是老人们都以往有过完美的引以为荣的过去,仍期望受到尊重和承认。所以,与老人进行沟通的首要条件就是尊敬。不论老人目前社会、经济、家庭地位和状况如何,都应从人道主义和平等的立场,像对待自我家中的老人那样,表现出足够的尊敬和耐心,诚恳地听老人诉说,老人产生信赖才能如实反映个人情景,才可能获取对老人护理有价值的资料。

  五、普及老年健康教育

  老年期是意外挫折和疾病的高发期,容易产生心理危机,需要老人有比较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态,才能承受意外事件的打击,提高生存本事。对老年人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是解决老年人精神卫生问题的有效手段,让他们懂得一些维护身心健康的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防范本事,主动解除心理压力,转变不良情绪,就能预防和减少老年性身心疾病的发生。

  健康心理是指人具有正常、完美的精神状态,如对周围环境和客观事物抱有进取的态度,能够正确分析和顺应事物和环境的变化,坚持愉快的情绪。仅有坚持健康心理,才能充分发挥和调整机体各器官正常生理功能,提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本事和效率,使整个机体坚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一样:“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无缺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这个定义对于老人同样适用,人们仅有坚持躯体的、精神的以及社会适应本事的正常状态和良好平衡,才算是完全的健康。

  六、社会关怀

  老年人是一个衰弱的社会群体,全社会有职责加以保护。政府及社会团体应建立一些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和各种福利设施,如老年精神卫生中心,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老年大学等,解决老人的生活困难,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使他们享受团体生活的欢乐,驱除老年的孤寂。对丧偶的老人,子女要理解并支持他们正当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再婚。这是补偿丧偶后的孤独、失落感的重要途径。

  衰老虽然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人类能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延缓衰老。世界卫生组织经充分研究后指出:人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古往今来,最新国外,长寿老人很多。著名画家毕家索活到86岁;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活到93岁;首先提出油脂烷化理论的德国科学家柴费洛尔活到103岁;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教授一生多经磨难,但老人活到101岁。尽管寿星们的生活年代、生活方式和条件不一样,但他们都具有共同的心理特点,如心理稳定、通达顺变、乐观、心胸坦荡、善于适应环境和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由此可见,长寿与健康心理是密不可分的。

  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是我们志愿者组织每一名志愿者不懈的追求,这个工作目标对于确保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标签:
返回栏目

相关内容

最近最新

热门标签

整人gif 内涵gif 牛掰 高跟 金馆长 小姐姐 恶搞 有趣的

我有趣 Copyright © 2014 5youq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大部分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美女图片